安徽省行業資訊
2023年渦陽縣“機械強農”兩中心一基地是指渦陽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渦陽縣糧食烘干中心及渦陽縣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關于渦陽縣“機械強農”兩中心一基地申報條件、流程和材料,想申報的企業可咨詢小編:
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5855157003(微信同號)
(臥濤集團:抖音短視頻運營推廣、網站關鍵詞運營推廣、項目申報、工商財稅,股權設計、軟件開發、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專利商標版權軟著、科技成果評價)
2023年渦陽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
一、建設內容
有一定基礎的農機合作社,以農機信息化建設為主,以配套宣傳、培訓等設備為輔,建設3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
二、支持重點
重點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企業、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按照先補(短板)后提(升)的原則,科學規劃,有序推進,因勢利導。
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要按照“建前申報、建成驗收、先建后補”的原則進行。達到建設要求的,對每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給予資金獎補。資金從省級財政“支持農機全程社會化服務”和中央財政支持機械強農的資金(農業社會化服務、新型經營主體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中列支。
三、申報范圍
我縣范圍內農機專業合作社。
四、建設內容
1.基礎設施。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應建有機具存放及設施用房,有農機維修車間和培訓教室,庫棚面積不低于1000平方米,中心占地面積6畝左右。
2.機械保有量。補短板,強弱項。完善農機裝備結構,中心原則上擁有耕、種、收、管、烘等服務全程農業生產的作業機械,各類機具保有量不少于20臺套。
3.年度作業面積。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能力,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業態,開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發展托管作業、訂單作業、跨區作業等服務模式,年作業面積在10000畝以上。
4.信息化建設。拖拉機、種植機械、收獲機械等主要機具逐步安裝信息化監測終端并納入遠程監控平臺管理,能對作業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和指揮調度。
五、實施步驟
1.申報。由農機合作社書面申請并經所在鄉鎮政府初審、簽章后,按有關要求上報申報材料。申報材料應包括:(1)項目申請:應說明擬建類型、坐落位置、現有條件、補助資金投向等;(2)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應提供營業執照、銀行開戶許可證、現有條件資料、項目建設用地材料、業績證明材料等。
2.審核。(1)縣機械強農協調領導小組根據合作社申報情況,組織評審組進行實地考察,并及時匯總實地考察材料。(2)縣機械強農協調領導小組組織項目評審組依據項目建設標準條件,對照合作社申報材料、實地考察情況等,按照擇優選擇的原則,進行評審,評審結果及時向農機中心主任辦公會議匯報、研究,初步確定項目實施主體名單。
3.公示。將初步確定的實施主體在渦陽縣政府網站向社會公示7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后,最終確定3個項目建設主體。
4.實施。已確定為該項目實施主體的農機合作社,按照項目支持的資金使用范圍,自主購置并據發票及資產登記證明材料申請補助資金。
5.驗收及資金撥付。項目資金補助堅持先審計、后報賬原則。由縣農機中心項目評審組按照綜合性農事服務中心項目建設要求組織驗收,并開展項目審計。項目驗收合格并審計后,報請縣財政局向農機合作社撥付補助資金。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按照“行政推動、市場帶動、項目促動”的模式,強化組織領導。積極爭取資金支持,調動社會主體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縣農機中心負責項目實施的具體工作,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和項目評審組,負責項目組織、協調、評審和技術指導等,確保圓滿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2.落實項目管理。項目實施單位要明確工作責任,嚴格工作程序,確保項目規范操作和實施目標、任務落實到位;要建立健全項目檔案,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項目實施過程和效果。
3.做好檢查驗收。根據《安徽省綜合性全程農事服務中心建設規范(試行)》等有關規定,結合渦陽縣實際,制定《渦陽縣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條件》,做好資金的使用、主體遴選、驗收審核等,確保工作有序開展、取得實效。
4.開展社會化服務。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成后,要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模式,積極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并做好引導示范、培訓宣傳等工作。同時,應積極參與應急救災等活動,在遭遇突發異常氣候、特殊事件時,自愿服從當地農業農村部門調度,參與救災搶險工作。
5.健全管理制度。建立農機作業、機具管理、財務管理、安全管理、學習培訓、駕駛操作人員管理等制度。要完善機庫棚安全和消防設備,定期組織開展農機安全教育和檢查。
6.做好項目總結。項目實施結束后,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組織有關人員對項目實施的全過程進行梳理、總結,并及時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2023年渦陽縣糧食烘干中心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以“機械強農”為目標,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推進糧食等主要農作物產后干燥機械化水平,確保糧食豐產豐收、安全入庫。
二、目標任務
“十四五”期間,實現全縣烘干中心鄉鎮全覆蓋。按照市、縣兩強一增實施方案和亳州市農機中心工作部署,2023年計劃建設2個。通過烘干中心建設,補上我縣糧食機械化烘干這塊短板,提高糧食烘干能力,促進糧食減損提質、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
三、建設內容
(一)基礎設施。烘干中心一般應有烘前處理區、烘干作業區和烘后暫存區。烘前處理區包括地磅、露天曬場、原糧處理運輸區等;烘干作業區包括循環式烘干機房或連續式烘干塔主體,以及配電房、熱力間、燃料庫、工具房、除塵間(循環式)等生產服務用房;烘后暫存區包括存放庫房等,存放庫房必須為封閉式磚混、磚木或鋼結構(不可為簡易工棚),采光、通風條件良好,同時具備防火、除塵功能。
(二)烘干能力。以循環式為核心設備的烘干中心,循環式烘干機批處理量超過60噸(含)。以連續式烘干塔為核心設備的烘干中心,連續式烘干塔批處理量超過300噸(含)。
烘干機(塔)房應按照《烘干機(塔)房建設工作指引(試行)》(農機鑒推【2021】18號)執行。
四、建設主體
自愿申報、考察公示、研究確定,優先安排條件好、沒有糧食烘干中心鄉鎮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企業、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烘干中心。
五、驗收時間
烘干中心建設要求2023年11月底前完工。建設完工后,承擔烘干中心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出申請,由鎮(街道)組織驗收,驗收結果公示上報。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按照“行政推動、市場帶動、項目促動”的模式,強化組織領導,制定實施計劃,確保烘干中心建設任務高質量完成。
2.開展社會化服務。烘干中心建成后,要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模式,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在遭遇突發異常氣候時,服從農業農村部門調度,參與救災搶險工作。
3.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機具管理、安全管理、學習培訓、烘干機等設備操作人員管理等制度。要完善烘干機庫棚安全和消防設備,定期組織開展安全教育和檢查。
2023年渦陽縣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兩強一增”行動要求,以“機械強農”為目標,以農機農藝融合試驗示范為核心,突出農業科技創新,樹立農機農藝協調發展理念,形成作物品種、種植模式、農機裝備相配套的農機農藝融合技術體系,為實現農業生產提質增效提供技術支撐。
二、主要目標
2023年,我縣建設1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基地面積不少于1000畝。基地內重點聚焦主要農作物的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秸稈處理及烘干六大環節,開展農機農藝融合技術試驗,解決一批農機農藝不協調、不配套等問題,制定一批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農藝標準和機械作業規范,探索一批農機農藝融合工作體制機制,實現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推動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和生產經營信息化,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促進良種、良法、良機配套全覆蓋,實現基地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5%。
三、建設內容
(一)開展農機農藝融合攻關。梳理小麥、玉米、大豆等三大作物農機農藝融合短板,以作物品種、種植模式、農機裝備為重點,開展技術融合攻關研究。圍繞小麥提質增效、玉米籽粒收獲、大豆高質低損收獲以及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等內容,促進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突破,凝練出區域性適應、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模式。
(二)建立農機農藝融合工作機制。以農機、農技部門為主體,植保、土肥、種子等單位協調配合,成立農機農藝融合協調小組和專家組,定期會商,統籌協調解決農機農藝融合基地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明確目標,制定措施,形成工作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
(三)培養農機農藝融合技術人才。農機、農技等部門相互配合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示范基地內社會化服務人員一年至少接受2次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培訓,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帶得動”的農機農藝復合型人才,提高農機農藝融合水平。
四、相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基地所在鎮要切實擔起主體責任,明確職責和時間節點,列出任務清單,確保基地建成一個、帶動一片、輻射一方。
(二)精心謀劃布局。示范基地優先選擇地塊平整、溝渠配套、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農業生產規模化程度高的糧油功能區域實施。
(三)強化技術支撐。依托示范基地舉辦技能比賽、觀摩現場會等活動,擴大宣傳,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同時成立技術服務組幫助示范基地解決技術難題。
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5855157003(微信同號)
(臥濤集團:抖音短視頻運營推廣、網站關鍵詞運營推廣、項目申報、工商財稅,股權設計、軟件開發、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專利商標版權軟著、科技成果評價)
2023年渦陽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
一、建設內容
有一定基礎的農機合作社,以農機信息化建設為主,以配套宣傳、培訓等設備為輔,建設3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
二、支持重點
重點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企業、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按照先補(短板)后提(升)的原則,科學規劃,有序推進,因勢利導。
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要按照“建前申報、建成驗收、先建后補”的原則進行。達到建設要求的,對每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給予資金獎補。資金從省級財政“支持農機全程社會化服務”和中央財政支持機械強農的資金(農業社會化服務、新型經營主體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中列支。
三、申報范圍
我縣范圍內農機專業合作社。
四、建設內容
1.基礎設施。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應建有機具存放及設施用房,有農機維修車間和培訓教室,庫棚面積不低于1000平方米,中心占地面積6畝左右。
2.機械保有量。補短板,強弱項。完善農機裝備結構,中心原則上擁有耕、種、收、管、烘等服務全程農業生產的作業機械,各類機具保有量不少于20臺套。
3.年度作業面積。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能力,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業態,開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發展托管作業、訂單作業、跨區作業等服務模式,年作業面積在10000畝以上。
4.信息化建設。拖拉機、種植機械、收獲機械等主要機具逐步安裝信息化監測終端并納入遠程監控平臺管理,能對作業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和指揮調度。
五、實施步驟
1.申報。由農機合作社書面申請并經所在鄉鎮政府初審、簽章后,按有關要求上報申報材料。申報材料應包括:(1)項目申請:應說明擬建類型、坐落位置、現有條件、補助資金投向等;(2)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應提供營業執照、銀行開戶許可證、現有條件資料、項目建設用地材料、業績證明材料等。
2.審核。(1)縣機械強農協調領導小組根據合作社申報情況,組織評審組進行實地考察,并及時匯總實地考察材料。(2)縣機械強農協調領導小組組織項目評審組依據項目建設標準條件,對照合作社申報材料、實地考察情況等,按照擇優選擇的原則,進行評審,評審結果及時向農機中心主任辦公會議匯報、研究,初步確定項目實施主體名單。
3.公示。將初步確定的實施主體在渦陽縣政府網站向社會公示7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后,最終確定3個項目建設主體。
4.實施。已確定為該項目實施主體的農機合作社,按照項目支持的資金使用范圍,自主購置并據發票及資產登記證明材料申請補助資金。
5.驗收及資金撥付。項目資金補助堅持先審計、后報賬原則。由縣農機中心項目評審組按照綜合性農事服務中心項目建設要求組織驗收,并開展項目審計。項目驗收合格并審計后,報請縣財政局向農機合作社撥付補助資金。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按照“行政推動、市場帶動、項目促動”的模式,強化組織領導。積極爭取資金支持,調動社會主體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縣農機中心負責項目實施的具體工作,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和項目評審組,負責項目組織、協調、評審和技術指導等,確保圓滿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2.落實項目管理。項目實施單位要明確工作責任,嚴格工作程序,確保項目規范操作和實施目標、任務落實到位;要建立健全項目檔案,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項目實施過程和效果。
3.做好檢查驗收。根據《安徽省綜合性全程農事服務中心建設規范(試行)》等有關規定,結合渦陽縣實際,制定《渦陽縣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條件》,做好資金的使用、主體遴選、驗收審核等,確保工作有序開展、取得實效。
4.開展社會化服務。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成后,要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模式,積極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并做好引導示范、培訓宣傳等工作。同時,應積極參與應急救災等活動,在遭遇突發異常氣候、特殊事件時,自愿服從當地農業農村部門調度,參與救災搶險工作。
5.健全管理制度。建立農機作業、機具管理、財務管理、安全管理、學習培訓、駕駛操作人員管理等制度。要完善機庫棚安全和消防設備,定期組織開展農機安全教育和檢查。
6.做好項目總結。項目實施結束后,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組織有關人員對項目實施的全過程進行梳理、總結,并及時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2023年渦陽縣糧食烘干中心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以“機械強農”為目標,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推進糧食等主要農作物產后干燥機械化水平,確保糧食豐產豐收、安全入庫。
二、目標任務
“十四五”期間,實現全縣烘干中心鄉鎮全覆蓋。按照市、縣兩強一增實施方案和亳州市農機中心工作部署,2023年計劃建設2個。通過烘干中心建設,補上我縣糧食機械化烘干這塊短板,提高糧食烘干能力,促進糧食減損提質、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
三、建設內容
(一)基礎設施。烘干中心一般應有烘前處理區、烘干作業區和烘后暫存區。烘前處理區包括地磅、露天曬場、原糧處理運輸區等;烘干作業區包括循環式烘干機房或連續式烘干塔主體,以及配電房、熱力間、燃料庫、工具房、除塵間(循環式)等生產服務用房;烘后暫存區包括存放庫房等,存放庫房必須為封閉式磚混、磚木或鋼結構(不可為簡易工棚),采光、通風條件良好,同時具備防火、除塵功能。
(二)烘干能力。以循環式為核心設備的烘干中心,循環式烘干機批處理量超過60噸(含)。以連續式烘干塔為核心設備的烘干中心,連續式烘干塔批處理量超過300噸(含)。
烘干機(塔)房應按照《烘干機(塔)房建設工作指引(試行)》(農機鑒推【2021】18號)執行。
四、建設主體
自愿申報、考察公示、研究確定,優先安排條件好、沒有糧食烘干中心鄉鎮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企業、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烘干中心。
五、驗收時間
烘干中心建設要求2023年11月底前完工。建設完工后,承擔烘干中心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出申請,由鎮(街道)組織驗收,驗收結果公示上報。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按照“行政推動、市場帶動、項目促動”的模式,強化組織領導,制定實施計劃,確保烘干中心建設任務高質量完成。
2.開展社會化服務。烘干中心建成后,要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模式,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在遭遇突發異常氣候時,服從農業農村部門調度,參與救災搶險工作。
3.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機具管理、安全管理、學習培訓、烘干機等設備操作人員管理等制度。要完善烘干機庫棚安全和消防設備,定期組織開展安全教育和檢查。
2023年渦陽縣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兩強一增”行動要求,以“機械強農”為目標,以農機農藝融合試驗示范為核心,突出農業科技創新,樹立農機農藝協調發展理念,形成作物品種、種植模式、農機裝備相配套的農機農藝融合技術體系,為實現農業生產提質增效提供技術支撐。
二、主要目標
2023年,我縣建設1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基地面積不少于1000畝。基地內重點聚焦主要農作物的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秸稈處理及烘干六大環節,開展農機農藝融合技術試驗,解決一批農機農藝不協調、不配套等問題,制定一批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農藝標準和機械作業規范,探索一批農機農藝融合工作體制機制,實現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推動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和生產經營信息化,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促進良種、良法、良機配套全覆蓋,實現基地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5%。
三、建設內容
(一)開展農機農藝融合攻關。梳理小麥、玉米、大豆等三大作物農機農藝融合短板,以作物品種、種植模式、農機裝備為重點,開展技術融合攻關研究。圍繞小麥提質增效、玉米籽粒收獲、大豆高質低損收獲以及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等內容,促進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突破,凝練出區域性適應、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模式。
(二)建立農機農藝融合工作機制。以農機、農技部門為主體,植保、土肥、種子等單位協調配合,成立農機農藝融合協調小組和專家組,定期會商,統籌協調解決農機農藝融合基地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明確目標,制定措施,形成工作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
(三)培養農機農藝融合技術人才。農機、農技等部門相互配合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示范基地內社會化服務人員一年至少接受2次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培訓,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帶得動”的農機農藝復合型人才,提高農機農藝融合水平。
四、相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基地所在鎮要切實擔起主體責任,明確職責和時間節點,列出任務清單,確保基地建成一個、帶動一片、輻射一方。
(二)精心謀劃布局。示范基地優先選擇地塊平整、溝渠配套、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農業生產規模化程度高的糧油功能區域實施。
(三)強化技術支撐。依托示范基地舉辦技能比賽、觀摩現場會等活動,擴大宣傳,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同時成立技術服務組幫助示范基地解決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