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行業資訊
蚌埠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條件、流程及蚌埠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的詳細內容,蚌山區 龍子湖 禹會區 淮上區 懷遠縣 五河縣 固鎮縣企業想申報科技計劃項目可咨詢小編了解:
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5855157003(微信同號)
(臥濤集團:抖音短視頻運營推廣、網站關鍵詞運營推廣、項目申報、工商財稅,股權設計、軟件開發、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專利商標版權軟著、科技成果評價)
蚌埠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條件:
(一)總體申報條件和要求
1.申報單位為蚌埠市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含安徽科技學院龍湖校區),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人才和科研基礎條件保障,運行管理規范,科研信用記錄良好。申報單位不得存在以下情況:承擔省、市科技項目逾期未結題驗收;申報截止日期前2年內有撤銷、不通過驗收項目。同一項目已獲得財政資金支持或當年正在通過其它渠道申請財政資金支持的,不得重復申報。
2.項目申報單位須有一定的研發投入。申報單位為規上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不得低于2%,其他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不得低于5%(以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附表:A104000期間費用明細表和A107012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明細表中的研發費用為準,如企業有資本化費用須另附證明;統計部門數據做重要參考)。由企業牽頭承擔的項目,企業資金投入不低于項目資金總投入的70%。
3.2021年度社保為零的企業(不包括2021年度新成立的企業)原則上不得申報;若因享受社保減、免、緩、退等政策導致2021年度社保為零的企業,須提供企業出具的社保為零的說明材料和企業繳納社保所在地社保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2020、2021年度企業所得稅為零的企業,應提供相關說明材料及企業納稅所在地稅務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
4.項目實施周期一般不超過3年,具體實施周期在項目申報時明確。項目主持人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7周歲(按申報截止日計算);超過57周歲的,申報單位需出具其能完成項目實施的承諾函(如返聘、延遲退休等);項目主持人原則上應為申報單位正式職工,非申報單位正式職工的需與申報單位簽訂正式聘用合同,聘用時間須覆蓋項目實施周期,且在項目實施期內,每年在項目承擔單位從事研發工作時間不少于6個月(需提供主持人年齡、工作單位、聘用合同等相關佐證材料);項目主持人沒有主持在研市級及以上科技計劃項目或課題。
5.同一企業原則上只能申報一個項目;符合多個類別或專項項目申報條件的單位,原則上只能申報一個項目(分配有2個及以上申報指標的單位除外)。
6.由兩個及以上單位合作申報的項目,牽頭單位應與各合作單位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明晰各方責任、目標任務及項目資金額度,項目實施形成的固定資產及科技成果權益歸屬等。
7.申報單位和法定代表人、項目主持人等責任主體信用記錄良好,并就信用情況作出書面承諾。歸口管理單位應組織開展項目初審,分別在“信用中國”、“信用安徽”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對申報單位信用情況進行核查,申報單位和法定代表人、項目主持人信用存在問題的不得推薦。
(二)各項目類別申報條件和要求
1.高新技術類項目
(1)項目應圍繞我市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數字創意等主導產業為主攻方向,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和發展,突出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
(2)項目要有明確的研究開發內容、創新成果目標和產業化目標。產學研聯合申請的項目需附合作協議,明確各方分工、知識產權歸屬等。
2.農業類項目
(1)申報主體應為市級及以上龍頭企業。
(2)項目應聚焦種業、綠色食品、農機裝備等我市農業農村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具有較強的創新性、示范推廣性。
3.科技惠民類項目
(1)醫療衛生
①項目申報主體為以下機構:在我市的省屬醫療衛生機構(綜合三甲醫院),須與市級醫療衛生機構聯合申報;市屬綜合三甲醫院、市屬專科三甲醫院;市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②支持省內領先或省內首次臨床應用的新技術、新方法或特色新技術。
③科研指標需量化。
(2)資源利用與公共安全
項目應以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蚌埠、資源高效綠色高值化利用、碳達峰碳中和等領域為目標開展技術攻關、應用示范。項目應具有明確的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產業化績效目標,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可行性。
4.長三角科技合作項目
(1)項目申報主體為我市與滬蘇浙地區的高校、科研院所、技術領先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的企事業單位。
(2)合作項目要對市重點產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申報書中有知識產權等創新量化合作成果目標。
(3)項目申報單位須與滬蘇浙地區的合作單位就開展聯合攻關達成合作協議,有明確分工,并在安徽省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系統內完成登記。
蚌埠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流程:
(一)單位申報。各申報單位認真對照蚌埠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見附件1),按照申報條件和要求,選擇項目類別,填寫項目申報書,并于9月8日前將項目申報書紙質材料加蓋單位公章(一式三份)報送歸口管理單位,逾期不予受理。企業和縣(區)屬事業單位由所在縣(區)科技部門歸口管理,市屬事業單位由其主管部門歸口管理,駐蚌高校院所、省屬事業單位由各單位自行歸口管理。
(二)審核推薦。各歸口管理單位對申報單位申報材料進行認真審核,并于9月13日前將推薦函和項目申報材料一式兩份統一報送至市科技局創新發展規劃科,逾期不予受理。其中由各縣、區科技部門作為項目歸口管理單位推薦的項目,項目支持經費按市與縣按照3:7比例分擔,市與區按照5:5比例分擔。
蚌埠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
一、新材料領域
支持面向電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高性能金屬及其復合材料技術攻關及應用;支持面向芯片和集成電路制造的半導體、電子級化工材料、電子漿料、電子封裝材料技術攻關及應用;支持面向新能源和新型高清顯示的新一代高溫超導材料和耐高溫耐輻照材料等前沿材料技術攻關及應用;支持新型顯示玻璃、顯示模組、太陽能光伏玻璃、特種玻璃、環境友好墻體材料、綠色新型耐火材料、石墨烯材料、無機功能纖維等技術攻關及應用。支持面向電力與軌道交通等領域的橡塑復合材料、高性能樹脂及其復合材料、特種纖維等材料技術攻關及應用;支持可降解生物基材料、新型膜材料、新型氣凝膠、新型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無機功能材料與高性能催化劑等技術攻關及應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
支持面向先進存儲、高端芯片設計、集成電路核心裝備制造、新一代半導體、先進封裝測試、智能傳感器的技術攻關及應用;支持面向類腦智能關鍵技術研究、智能人機交互技術、智能語音與自然語言處理關鍵技術、人工智能研究共性基礎支撐條件建設、基于通信技術的人工智能應用的技術攻關及應用;支持面向新型顯示的關鍵核心裝備、關鍵核心技術、關鍵核心組件的技術攻關及應用;支持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攻關及應用。
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
支持面向高性能軸承、新型密封件、先進傳動件、輕量化材料先進成形制造、超精密加工等方向的重要基礎零部件與基礎制造工藝技術攻關;支持面向先進制造、交通、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等重點行業開展重大技術裝備研發與應用;支持面向機械設計制造、數控、激光、新材料等多學科的增材制造共性技術研究;支持面向精凈成型、激光制造、增材制造、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等領域的智能制造裝備研發;支持智能工業機器人基礎前沿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和應用。
四、生命健康領域
1.醫療衛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戰略需求,著力提升我市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以及危重癥救治能力,聚焦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慢阻肺等重大慢性疾病,開展重大疾病防治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聚焦公共衛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藥物和疫苗、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等重點任務研究。開發生物診療技術。開展不孕不育、出生缺陷等母嬰健康相關疾病診治新方法、新技術的臨床研究,突破輔助生殖、遺傳性疾病及出生缺陷防治、妊娠期并發癥防治、子代健康風險評估等關鍵技術。開展精準檢測試劑、個性治療藥物等研究。開展兒童心理、體質健康監測、干預與促進技術研究。開展老年多發疾病的病因及防控、適合我市老年人群的健康參數、營養與健康、營養與慢性病的防控等關鍵技術研究。
2.高端醫療器械。開展新型成像前沿技術、質控和檢驗標準化技術、多模態分子成像系統、新型斷層成像系統、新一代超聲成像系統、大型放射治療裝備、檢驗檢測儀器、應急救援裝備、醫用有源植入式裝置、生物醫用植介入體的研發。開展細胞成像、流式細胞儀等生命科學儀器及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支持新型醫用光學設備、智慧醫療、系統康復設備研發;開展生物醫用材料、新型高值醫用耗材、手術輔助機器人、高性能的激光、超聲、等離子、高頻等新型手術器械研發。
3.新藥研究。開展藥物分子設計與優化技術、分子標志物發現與靶向藥物技術研究與應用;開展新型抗體、新型疫苗、腫瘤精準治療、抗病毒藥物及手性藥物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支持抗癌抗腫瘤類、抗新冠病毒類、抗感染、心血管類、老年病用藥、兒童用藥、干細胞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研制。
4.中醫藥傳承創新。挖掘和傳承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精髓,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開展新安醫學經典名方臨床應用研究。開展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婦科疾病、腦病和慢阻肺等疑難疾病的中醫、中西醫臨床診療方案研究。開展中藥材、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院內制劑開發和質量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究。
五、數字創意領域
支持面向智慧環保、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智慧城市建設方向的信息技術服務的研究與開發;支持面向現代物流、交通運輸、公共事業等重點領域的云計算環境下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技術產品與應用;支持利用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開展可信計算、透明加密、云安全、大數據安全、移動安全等信息安全技術研究及應用。
六、農業農村領域
1.種業技術。圍繞我市主要糧食作物、大宗經濟作物、園藝作物、特色經濟作物,以及畜牧業、禽業、水產業,以豐產、提質、增效為目標,開展作物育種、動物規模化育種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等科技攻關。
2.綠色食品。重點開展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關鍵技術及標準化生產模式研究。圍繞我市優勢特色農產品的加工轉化增值需求與新型食品消費需求,以糧油精深加工、畜禽水產品加工及果蔬加工、功能食品制造、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為重點,加強農產品加工共性關鍵技術創新。
3.農機裝備。圍繞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對信息智能技術的需求,以精準控制技術與智能農機裝備、農業傳感器與大數據系統、商務智能模式創新與農產品電商平臺、智慧村鎮關鍵技術為重點開展研發、應用與示范。開展共性關鍵技術、重大裝備、智能化技術等方面的研發和示范。開展土壤養分、土壤重金屬與有機污染物等快速檢測傳感器件與裝置研制。開發作物本體實時監測儀器與設備產品。研發農業主導產業全產業鏈大數據云平臺等農業農村大數據系統。
七、資源利用與公共安全領域
1.資源利用。瞄準資源高效綠色高值化利用、資源型城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等主要目標,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成套裝備,推動資源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構建區域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的高水平技術支撐體系,全面提升資源利用科技創新能力。
2.公共安全。以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蚌埠和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重點圍繞社會安全、城市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安全、防災減災、生物安全等關鍵領域部署優先發展任務,開展技術攻關、應用示范和科學普及,以主動保障方式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全面提升我市公共安全領域自主研發能力和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