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行業資訊
聚光燈下,工作人員拿起手機輕輕點擊客戶端,用合肥方言說一句:“從肥東到肥西買了一只老母雞。”
手機屏幕上,實時完成了從語音到文字的完美轉換,分毫不差。
不只是如此,通過語音還能快速算出“3的平方加5的立方減7等于127。”
科大訊飛:加速推進“*腦計劃”
“簡直無法想象!”近日,在位于合肥高新區的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科大訊飛”)產品體驗館,一批由全國各地媒體從業者組成的采訪團在親身體驗了該公司研發的一款語音產品后,不禁發出了感慨。
合肥:勇立創新潮頭讓科技成果“上天入地”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的企業,近年來科大訊飛相繼推出了訊飛輸入法、靈犀語音助手等示范性應用,并推動各類語音應用深入到手機、汽車、家電等各個領域,引領和推動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潮下輸入和交互模式的變革。目前,科大訊飛已占有中文語音技術市場70%以上市場份額。
同時,科大訊飛還重新定義了萬物互聯時代的人機交互標準。2015年,科大訊飛發布了對人工智能產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機交互界面——AIUI。截至2017年1月,訊飛開放平臺在線日服務量*30億人次,合作伙伴達到25萬家,用戶數*9.1億,以科大訊飛為中心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持續構建。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科大訊飛推出了“訊飛*腦計劃”,目標是讓機器不僅“能聽會說”,還要“能理解會思考”,從而實現一個中文的認知智能計算引擎,未來將引領在家居、教育、客服、醫療等領域的智能應用。
這是合肥不斷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合肥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擺上核心戰略位置,通過自主創新實現追趕引領,創新成果密集涌現,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賽為智能:科技創新成果“上天入地”
在合肥賽為智能有限公司,一架架不同型號的無人機整齊地停放在站臺上,猶如一只只展翅待飛的雄鷹,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賽鷹200T系留旋翼無人機被成為“空中哨兵”,該款無人機通過地面專用供電設備和專利光電復合纜供電突破了現有多旋翼無人機的動能瓶頸和數據傳輸質量,實現了7×24小時的留空效果。
“我們始終把技術創新放在首位,走自主研發和生產相結合的發展道路,目前已擁有國際水平的設計研發平臺,以及多條精良完備的生產線,研發生產實力雄厚。”合肥賽為智能有限公司副總裁趙瑜說。
去年以來,該公司在無人機研發方面實現了兩項技術突破,受到了業界廣泛關注。其中,重油轉子發動機今年能夠實現量產,并投放市場,可以大大提高無人機的任務載重,對無人機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該公司自主創新成果不僅實現了“上天”,還能“入地”。“在車載裝備產品方面,我們還研發了軌道交通車載乘客信息系統。作為一款車載三合一產品,它依托多媒體網絡技術和列車專用總線技術,具有綜合監控、廣播對講等功能,向乘客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務。目前,該套系統已在合肥地鐵中應用,并在國內很多輕軌、高鐵等項目得到廣泛應用。”趙瑜說。
江淮汽車:新能源汽車發展再提速
國產新能源汽車多久可以下線一輛?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新能源車總裝車間給出的答案是:90秒!
除了生產效率高,新能源汽車還將跑得更遠。“我們在新能源核心技術方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已在iEV6S車型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升級,新車只需要充滿40度電就可以跑300公里。”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新能源汽車研究院開發管理部部長王方龍說。
據了解,安徽江淮汽車集團快速發展的背后是該公司始終堅持以品質塑造品牌、堅定不移地走質量效益型道路、持續不斷推進自主創新的結果。該公司堅持“節能、環保、安全、智能、舒適”的研發方向,按照“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制一代、構思一代”研發思路,有序推進產品開發和技術研發。
王方龍透露,江淮iEV7電動汽車將于今年底投放市場,屆時,江淮汽車將能為用戶提供6款新能源車型。按照計劃,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將確認達到3萬輛,力爭達到5萬輛。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有望占到該公司汽車總產量的30%以上。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新科技守護城市“生命線”
從家中走到戶外,你會擔心橋梁、電梯、水安全嗎?如果運用一些新技術,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擔憂。
比如,橋梁安全監測系統可以實現對城市橋梁安全運行的檢測與管理;電梯物聯網工程可通過實時在線監測電梯,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在事故發生之前發出警報;水污染溯源技術可以實現在短時內“鎖定”污染源,只需要從被污染水源中舀一瓢水,就能查出是哪家企業排污。
這些新技術應用均出自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據了解,該研究院于2014年正式注冊設立。“研究院主要建設公共安全綜合實驗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公共安全綜合實驗平臺包括下一代應急平臺體系技術原型平臺、多災種耦合作用多尺度實驗平臺、城市公共安全虛實結合研究平臺等8大研究平臺,這些實驗平臺將研究公共安全事故、災害或事件成災機理和演化規律,形成公共安全領域大跨度、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基礎,構建系統的公共安全科學基礎理論體系和技術創新體系。”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執行院長袁宏永說。
目前,該院正在建設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該項目綜合清華大學應用技術,針對合肥市范圍內公路橋梁、供水和燃氣管網,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狀態的動態監測,建立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綜合監測中心。
據袁宏永介紹,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正在與鄭州、青島、深圳、沈陽等城市洽談,以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為模版,在相關城市開展“智慧安全城市”建設工作。
制定“路線圖”率先建成創新型城市
如今的合肥,創新之花正在結出累累碩果。據統計,合肥現有37個工業行業,200多個工業門類,擁有家電、裝備制造、汽車等一大批重點產業。新型平板顯示、智能語音、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呈爆發式增長,集成電路、燃氣輪機、生物醫藥等產業加快推進,正在形成新突破。
數據顯示,2016年合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74.3億元,增長9.8%;完成財政收入1114.11億元,增長11.4%。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685億元、增長13.5%;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300億元、增長12%,高新技術企業增至1186家,主要創新指標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十強”。
合肥已制定創新驅動發展“路線圖”。按照規劃,到2020年合肥主要創新指標力爭進入全國省會城市前5位,在綜合性科學中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率先建成創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