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行業資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數字經濟發展和制造強市戰略,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提升全市5G網絡基礎設施水平,深化5G在各領域應用,培育壯大5G產業,充分發揮5G對蚌埠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作用,制定蚌埠市5G發展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若干政策,以下是政策全文,如果你想申報其中的政策,可以咨詢小編詳細了解。
蚌埠市5G政策免費咨詢:19855108130(手機/微信)
一、推進5G通信基礎設施建設
(一)加強統籌規劃建設。
科學編制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5G基站站址、機房及管線、電力等配套設施納入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各級各部門在制訂國土空間、城鄉建設、交通設施、產業園區等規劃時,要同步落實通信網絡站址、機房、電源、管道和天面(房屋、塔等頂面)等配建空間,并明確規劃、建設與管理要求?!彩薪洕托畔⒒?、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鐵塔公司,各縣區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市經開區管委會,下同),各基礎電信企業、廣電企業等相關單位負責〕
依法依規推動住宅區、商務辦公樓宇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單位開放。機關、醫院、學校、公路、鐵路、橋梁、市政綠化區、展覽館、公共地下空間等公共場所和區域應向5G等公共網絡設施免費開放。在推動市政路燈桿、公安監控桿、城管監控桿、電力塔等公共設施免費開放的基礎上,推廣應用集智慧照明、視頻監控、交通管理、環境監測、5G通信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智能桿。各有關單位要免除沒有政策依據的收費,減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單位在資源占用、施工管理、設備維護等方面的費用支出。推進5G基站鐵塔、室內分布系統等通信設施共建共享,促進信息基礎設施資源社會化共享和集約化利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鐵塔公司,各縣區政府等相關單位負責)
(二)加強網絡保障。
加強電力保障,優化5G通信基礎設施電力供應申請審批流程,制定5G基站供電升級改造方案,對具備條件的5G基站加快推進轉供電改直供電工程,對符合條件的通信基站實施電力直接交易,進一步降低用電成本。(市發展改革委、蚌埠供電公司負責)
落實《安徽省電信設施建設和保護辦法》,對因征地拆遷、城鄉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造成的信息基礎設施遷移或損毀,嚴格按照本地標準及第三方評估情況予以補償。對遷移或損毀的通信基站要根據實際需求情況提供替代站址并保持傳輸便利,遵循“先建后拆”的原則,確認網絡通信服務不受影響。新建、改建、擴建民用建筑物時,建設單位應將建筑物及用地范圍內的電信管線(道)、電信間、配線設施、通信基站等納入建設項目設計文件,隨建設項目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所需經費納入項目概算。嚴厲打擊盜竊、破壞信息基礎設施以及阻礙依法進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等行為。(各縣區政府,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公安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
建立健全5G項目審批或備案流程綠色通道,由市級統籌,試行打包規劃、批量審批。嚴格執行新建住宅與商業樓宇預留資源供基站和室內分布系統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標準規范。將建筑物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納入政府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平臺,與水、電、氣等設施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市鐵塔公司入駐市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窗口,協同推進線上線下審批,暢通政務網站審批渠道,提供“一站式”服務。加快推進5G基站建設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做好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相關投訴的協調處理,指導企業做好現場電磁環境測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數據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二、促進5G產業加快發展
(三)鼓勵技術創新。
加大對5G技術研究支持力度,對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等科技計劃項目單位,根據項目合同實施進展績效,省財政按項目上一年度實際國撥經費3%-5%比例獎勵研發團隊,每個項目*高可達60萬元,每個單位獎勵額*高可達400萬元。其中對年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的單位,市按省獎勵額度1:1配套給予支持。(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負責)
支持企業加大對5G相關產品的研發力度,對關鍵設備購置額在300萬元及以上的項目,在省財政按其關鍵設備購置額的10%予以補助的基礎上,*過省政策支持上限部分由市予以支持。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技術一、二等獎項目的第1完成單位,在省財政1次性分別給予獎勵100萬元、50萬元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負責)
支持軟件企業開發5G應用軟件、控制系統、服務平臺軟件等,在省財政擇優給予1次性獎補50萬元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鼓勵企業面向5G不同垂直行業的應用場景,研發軟硬一體終端產品,在省財政擇優按照產品研發投資總額20%給予1次性*高50萬元獎補基礎上,*過省財政支持上限部分由市予以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負責)
鼓勵5G配套產業發展,對在5G相關細分領域形成全國“單項冠軍”的企業,在省財政給予1次性獎補100萬元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對企業生產的小微基站、高端光通信產品、網絡產品等5G核心設備,優先推薦申報“安徽工業精品”,并優先納入“精品安徽”宣傳。(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負責)
對符合條件的5G相關產品,給予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相關政策支持。對符合規定的首購產品、訂購產品,支持需求單位通過政府采購方式進行采購。(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公共資源局、市財政局負責)
(四)支持服務平臺創建。
支持相關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設5G創新中心、產業研究院、開放實驗室和通信實驗外場等基地。對基地關鍵研發、生產設備,在省財政按設備投資額5%*高給予300萬元補助基礎上,*過省財政支持上限部分由市予以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負責)
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搭建5G核心器件技術開發平臺、中試驗證平臺、產品分析測試平臺;鼓勵有條件的基地和園區聯合優勢企業、科研院所、基礎電信企業等,瞄準國內一流水平建設5G產品認證、應用測試、網絡性能監測、產業監測分析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在省財政對上述平臺按照關鍵軟硬件投資額10%給予*高300萬元1次性補助基礎上,*過省財政支持上限部分由市予以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負責)
整合社會各方資源,組建各類5G應用聯盟等,搭建5G產業交流合作平臺,在標準制定、技術研發、試點應用等方面開展合作。(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五)加強市場主體培育。
培育引進5G企業。支持5G設備制造、芯片產業及應用等方向的企業在蚌建立制造基地、研發中心等。項目所在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通過廠房代建、房租減免等方式在標準化廠房、人才公寓等基礎設施方面給予支持。市財政對其3年期(含)以上固定資產貸款,按照同期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0%給予貼息,單個項目貼息期不*過3年。對實際總投資1億元及以上的5G產業鏈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支持企業發展核心設備器件、芯片、模組及終端以及5G應用產品及解決方案,對5G相關業務銷售收入(本文中涉及收入的指標,均指應稅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盈利企業,在省財政1次性分別給予獎勵100萬元、200萬元、500萬元基礎上,市再分別給予其管理團隊10萬元、50萬元、100萬元1次性獎勵;對上年度銷售收入5000萬元到1億元年增幅*過30%的5G骨干企業,在省財政給予50萬元獎補基礎上,市再給予其管理團隊5萬元1次性獎勵;對上年度銷售收入300萬元—5000萬元,年增幅*過50%的5G中小微企業,在省財政給予20萬元獎補基礎上,對達到規模以上條件并首次入規的5G工業企業獎勵22萬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招商和對外合作中心,各縣區政府負責)
鼓勵企業為大企業大集團提供協作配套,對企業研發的芯片、測試儀器、中高頻器件、微波器件、天線濾波器、基礎材料等產品為5G終端和設備廠商量產配套,直接配套的下游廠商5G核心設備進入電信企業集中采購目錄,且企業該類產品年銷售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的,1次性獎勵50萬元。對企業生產的小基站和微基站、高端光通信產品、網絡產品等5G核心設備進入電信企業集中采購名錄,且年度銷售收入達到1000萬元的,按銷售額5%給予1次性獎補,*高不*過500萬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負責)
壯大5G基礎材料及元器件企業發展,支持半導體企業布局砷化鎵、氮化鎵、碳化硅等5G基礎應用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生產線。對新建或在建關鍵設備購置額在200萬元及以上的,在省財政按設備購置額5%給予*高300萬元1次性補助的基礎上,*過省財政支持上限部分由市予以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負責)
推動各類產業園區加快實現5G信號高質量覆蓋。鼓勵有條件的產業園區、行業龍頭企業建設5G產業園。對于5G產業規模1億元以上、上年度銷售收入增長30%以上的園區,對園區管理團隊(企業性質)給予10萬元獎勵。鼓勵有條件的產業園區或龍頭企業建設5G類孵化培育平臺,依據入駐企業、創業團隊、孵化畢業企業、融資等情況,對基于5G的國家級、省級孵化器或眾創空間,在省財政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負責)
三、深化5G行業應用
(六)推廣5G全域化應用。
建設5G應用示范園區,優先保障園區規劃和年度用地指標,以及交通、能源、通信、標準廠房、人才公寓等基礎配套。(各縣區政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支持“5G+工業互聯網”“5G+智能制造”“5G+車聯網” “5G+能源互聯網”等重點產業應用,培植5G應用重點支撐產業鏈,對在上述領域獲得國家級試點示范、優良產品、優良案例及解決方案的,在省財政給予1次性獎補100萬元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財政局負責)
大力發展*高清視頻產業,每年優選一批*高清視頻顯示器件、終端產品、內容供給、傳輸網絡、應用推廣項目,在省財政按其關鍵設備購置額10%予以*高300萬元獎補基礎上,*出省財政支持上限部分由市予以支持。對進入國家*高清視頻應用示范的項目,在省財政給予1次性獎補100萬元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加快提升*高清視頻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對上一年度生產的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年銷售收入達到500萬元的*高清視頻創新產品,在省財政按年銷售收入10%給予*高300萬元獎補基礎上,*過省財政支持上限部分由市予以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財政局負責)
加速“5G+”步伐,做大做強5G需求側。積*推廣5G在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養老、智慧旅游、數字園區、智慧安防、智慧電網、智慧社區、智慧農業等典型場景的示范應用,并逐步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延伸。市各相關部門負責推進基于5G網絡的信息服務在本行業的廣泛應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蚌埠供電公司等相關單位負責)
加強制度創新。爭取國家、省授權支持,在低空空域開放、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物聯設備頻率使用等研發、應用環節先行先試,研究制定“5G+”應用相關管理規定,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實行審慎包容監管,打造有利于技術創新和產品應用的外部環境。(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數據資源局等按職能分別負責)
四、培育數字經濟產業生態
(七)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
培育“互聯網+制造”示范,對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產業、軟件“鑄魂”工程、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制造業“雙創”等領域的國家級試點示范企業(項目),在省財政給予1次性*高100萬元獎補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支持智能硬件產品生產,對技術創新水平較高、市場競爭力突出且年銷售收入不低于1000萬元的智能硬件產品,在省財政擇優給予每個產品*高50萬元獎補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對通過國家智能家用電器標準評定并批量生產的智能家居產品及系統,在省財政給予1次性*高100萬元獎補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負責)
培育信息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對獲得工業互聯網領域國家級、省級優良解決方案的,在省財政分別獎補100萬元、50萬元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鼓勵企業自主研發工業APP,在省財政支持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推進企業內外網建設,支持企業實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每年組織實施一批企業信息化改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等兩化融合試點項目,按照實際軟件等投入30%進行獎補,每個企業獎補金額*高不*過100萬元。對獲評省“網效之星”的企業,在省財政給予50萬元獎補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負責)
培育數字經濟市場主體,對首次進入全國電子信息百強、軟件百強的企業,總部新落戶我市的全國電子信息百強、軟件百強企業,首次進入安徽省重點電子信息、軟件企業名單的企業,在省財政分別1次性給予100萬元、200萬元、50萬元獎補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對數字技術企業年銷售收入首次達到1億元、10億元的,在省財政分別給予1次性獎補100萬元、500萬元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培育數字經濟創新共享服務聯合體,在省財政給予*高500萬元1次性獎補的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負責)
培育數字經濟平臺,鼓勵企業建立企業級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和工業互聯網(云)公共平臺,在省財政分別獎補50萬元、100萬元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鼓勵行業龍頭和骨干企業基于互聯網平臺開放各類資源,面向公眾提供創新創業服務,對平臺內創業項目年銷售收入總計*過1億元、5億元、10億元平臺主體企業,在省財政分別給予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1次性獎補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負責)
五、優化發展環境
(八)強化智力支撐。
將5G人才列入全市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目錄,暢通與國內外頂尖人才對接渠道,加快引進一批“高、精、尖”5G技術人才和科研團隊來我市創新創業。每年優選一批在5G相關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和產業化且經濟效益顯著的創新創業團隊,在省財政給予1次性補助30萬元基礎上,市給予1:1配套支持。(市人才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負責)
鼓勵骨干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培養5G人才,建設人才實訓基地,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水平。支持我市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等開設5G相關專業,擇優開展重點專業建設,搭建相關研究實驗室。(市教育局、市財政局負責)
支持采用兼職、短期聘用、定期服務等方式,吸引國內外優良5G人才,鼓勵制定5G人才在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保障措施。對獲風險投資的人才創業企業,政策性擔保公司給予積*支持。(市人才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九)強化財稅金融支持。
加大資金支持。統籌制造強市、“三重一創”、科技創新等政策資金,對5G發展項目按規定給予支持。充分發揮各級財政資金和政府投資平臺的引導、帶動和放大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參與5G技術創新、產業化、應用示范、創新載體和產業園區建設。(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積*支持符合條件的5G企業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積*支持符合條件的5G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落實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有關所得稅政策。(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強化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優化5G企業信貸審批流程,擴大信用貸款規模。積*發揮硅基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基金作用,鼓勵各類創投基金投向5G創新創業項目和企業,支持5G企業股改、掛牌和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5G企業發行債券。(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銀保監會蚌埠監管分局、市發展改革委、蚌投集團、市財政局負責)
(十)統籌組織實施。
建立健全全市5G發展工作協調機制,發揮市加快5G發展專項協調小組作用,研究協調解決5G發展跨區域、跨領域和跨部門的重大問題,以及在5G通信設施建設維護過程中的選址難、施工難、維系難等具體問題。確認到2020年底開通基站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市區5G信號實現連片覆蓋。(市加快5G發展專項協調小組辦公室牽頭負責)
加強宣傳交流,充分運用各類媒體平臺、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加強對公眾普遍關注的5G相關知識和新應用的科普宣傳。針對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專題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積*參與5G發展的良好氛圍。(市加快5G發展專項協調小組辦公室牽頭負責)
關于蚌埠市5G政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咨詢小編了解。
蚌埠市5G政策免費咨詢:19855108130(手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