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項目疑難解答
申報2017年高新技術認定的企業注意啦!千萬要提前準備好申報的相關工作,以免到時候因材料不全導致申報失敗。
一、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
(一)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二)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三)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四)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2. *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 *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八)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二、正確把握關鍵點
1、成立一個公歷年度以上的獨立企業法人。
2、擁有核心獨立知識產權。核心自主知識產權與主業密切相關,且為主業經營所需。
3、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八大領域: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搞技術服務、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先進制造與自動化。
4、研究開發活動是指,為獲得科學與技術(不包括社會科學、藝術或人文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工藝而持續進行的具有明確目標的活動。不包括企業對產品(服務)的常規性升級或對某項科研成果直接應用等活動(如直接采用新的材料、裝置、產品、服務、工藝或知識等)。
5、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是指對其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范圍的產品(服務)。
6、主要產品(服務)是指高新技術產品(服務)中,擁有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且收入之和在企業同期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中*過50%的產品(服務)。
7、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是以單個研發活動為基本單位分別進行測度并加總計算的。企業應對包括直接研究開發活動和可以計入的間接研究開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并填寫《工作指引》附件2《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中的“企業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結構明細表”。
企業應按照“企業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結構明細表”設置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用研究開發費用輔助核算賬目(也可以設置研發費用專賬核算),提供相關憑證及明細表,并按《工作指引》要求進行核算。
8、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是指企業通過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取得的產品(服務)收入與技術性收入的總和。對企業取得上述收入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應屬于《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其中,技術性收入包括:
(1)技術轉讓收入:指企業技術創新成果通過技術貿易、技術轉讓所獲得的收入;
(2)技術服務收入:指企業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數據系統等為社會和本企業外的用戶提供技術資料、技術咨詢與市場評估、工程技術項目設計、數據處理、測試分析及其他類型的服務所獲得的收入;
(3)接受委托研究開發收入:指企業承擔社會各方面委托研究開發、中間試驗及新產品開發所獲得的收入。
9、總收入、銷售收入的計算。
總收入是指收入總額減去不征稅收入。
收入總額與不征稅收入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規定計算。
銷售收入為主營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收入之和。
主營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收入按照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的口徑計算。
10、企業科技人員是指直接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以及專門從事上述活動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術服務的,累計實際工作時間在183天以上的人員,包括在職、兼職和臨時聘用人員。
企業職工總數包括企業在職、兼職和臨時聘用人員。在職人員可以通過企業是否簽訂了勞動合同或繳納社會保險費來鑒別;兼職、臨時聘用人員全年須在企業累計工作183天以上。
可以采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稅務機關等專業的第三方出具的證明材料,如:勞動合同備案證明、社會保險繳費單據、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證明、銀行代發工資表中的任意一項。
11、創新能力主要從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等四項指標進行評價。
(1)知識產。要求Ⅰ類一項、Ⅱ類五項可以申報,知識產權有多個權屬人時,只能由一個權屬人在申請時使用。綜合考慮,建議的知識產權數量達到10項以上,成立三年以上的企業*好能達到15項目。
(2)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使用價值的成果。
科技成果類型: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標準、檢測方法、技術規范以及有關文件規定的應納入的其他科技成果類型。但不包括技術訣竅。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成果轉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資實施轉化,向他人轉讓該科技成果,許可他人使用該科技成果,以該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出資比例,以及其他協商確定的方式(注明具體形式);
成果轉化結果包括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其他,要求注明具體名稱或簡要說明轉化內容;
證明材料包括證明是有效科技成果的材料和證明科技成果已轉化的材料。例如知識產權證書、標準文件、檢測方法文件、技術規范文件、科技獎勵證書、成果鑒定報告、科技立項報告、查新報告、檢測報告、生產批文、認證信任、資質證書、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用戶使用報告、銷售合同、技術轉讓合同、技術服務合同、發票等相關證明材料。
(3)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
企業需要提供日常的相關管理制度,如:研究開發組織管理制度、研發投入核算制度、研發中心成立文件、研發設備明細表、產學研協議、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與激勵獎勵制度、科技人員等激勵獎勵等。
三、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的稅收優惠及財政政策補助
1、獲得高新技術企業后企業所得稅稅率執行15%。
稅務總局2015年下發了《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辦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76號),明確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一律實行備案管理方式。因此,企業在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后,不需經過稅務機關審批,按照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76號的要求備案即可。
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來源于境外的所得可以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即對其來源于境外所得可以按照15%的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在計算境外抵免限額時,可按照15%的優惠稅率計算境內外應納稅總額。具體可參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高新技術企業境外所得適用稅率及稅收抵免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47號)。
2、職工教育經費。高新技術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目前該項政策對企業的注冊地沒有限制性要求。
四、重點加強加計扣除工作,以免后顧之憂。
從今年開始,高企材料上交后,稅務部門加大了對沒有做過加計扣除的企業重點稽查,在需企業提供專項審計研發費用與匯算清繳的研發費金額不一致的情況說明外,還要對企業的研發費用明細帳進行審核,甚至到企業進行實地帳務核實。
五、注重相關數據的勾稽關系
1、專項審計報告與年度審計報告的勾稽關系。重點關注年度審計報告附注中的研發費用描述是否與專項審計報告中的研發費一致問題。
2、研發費用核算問題。2016年前要求專賬核算,自從《關于修訂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火〔2016〕32號,簡稱《認定辦法》)及其工作指引發布后,企業可以采用輔助賬核算。要嚴格按照文件規定合理歸集研發費用。
對專項審計從生產成本中列支研發費的企業,稅務部門對高企評審具有一票否決權。
3、研發費用核算問題——資本化與費用化。請嚴格按照《無形資產會計準則》相關要求進行核算。
4、單位研發特點與會計科目使用問題。
5、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數據不可逆轉。要注意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相關數據與年度審計報告、專項審計報間的勾稽關系。
6、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問題。要注意研發費加計扣除、研發費核算、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專項審計報告、年度審計報告之間的數據勾稽。
7、各種申報材料間的相互勾稽、相互印證關系。
六、小結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高企認定審核趨嚴的情況下,企業要吃透認定辦法及其工作指引,提前做好有關準備工作。如果遇到問題,可以請教有關部門或者外部的專業機構。